硅酸鈣保溫板是建設部推薦的外墻外保溫的新型材料,在施工中體現出快捷、整板質量好、現澆體系質量強等優點。但在后粘法施工中容易出現一些質量問題,本文就后粘法施工的質量問題加以探討。某住宅生活區外墻外保溫采用硅酸鈣保溫板施工,該材料規格1220*2400(單位:mm),由50毫米厚聚苯板和5毫米厚硅酸鈣板復合而成,該材料整板質量較好,具有防水功能,合理堆放不會開裂和翹曲,在施工中可以任意切割,且不變形,方便涂抹粘結砂漿,50厘米間距設塑料錨栓固定于墻體,結實牢固。該材料有兩個施工工藝:一是大模內置現澆,二是后粘貼。在現澆砼體系中采用內置方式很好,只要保證模板體系支設好,就能保證保溫板安裝的平整度,且保溫板之間的拼縫被砼漿擠實,砼與聚苯板表面99%的接觸,都有利于保溫板的安裝牢固。但硅酸鈣板保溫板后粘法施工就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就在此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問題作一探討和分析,以便為類似工程施工借鑒。
硅酸鈣保溫板后粘法施工出現的問題:硅酸鈣保溫板后粘法在本工程主要在填充墻部位施工,填充墻材質為加氣砼塊。主體施工單位完成主體填充墻后交接給保溫單位,保溫單位在外墻沒有做找平層的情況下直接粘貼保溫板。施工完成后,外墻保溫局部出現粘結率低于規范40%、漏網、平整度偏差大,保溫板拼縫部位開裂,表面抹面砂漿粗糙不平,且外墻個別部位漏水等質量情況。
硅酸鈣保溫板質量問題分析:硅酸鈣保溫板是由普通苯板表面復合一層加玻璃纖維的5mm厚硅酸鈣板制成,本身較難出現表面開裂問題。保溫施工出現質量問題多數是由施工不當和材料不合格造成的,大部分集中在板縫處,具體原因如下:
1.基底不符合要求:保溫板施工前沒有對基底進行找平,偏差較大的基底僅僅依靠粘結砂漿厚度來調整,滿足不了規范要求。
2.施工人員責任心不強:操作人員沒有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粘結砂漿厚度,在安裝保溫板時沒有用靠尺校正平整度;施工完后質檢人員沒有及時對安裝的保溫板進行檢測或漏檢。
3.粘結率不達標:
4.基底沒處理:基底表面污染,灰塵沒有清理,粘結砂漿與基底粘結不牢,受應力變化或震動而脫膠。
5.粘結砂漿涂抹面積偏小,達不到規范要求,或分布不均滿足不了熱脹冷縮應力變化而脫落。
6.錨栓間距偏大或布設不均,造成受力不勻。局部變形較大,超出粘結砂漿粘結力而脫落。
7.裂縫:板縫處粘結砂漿沒有被擠出:硅酸鈣保溫板表面有硅酸鈣板,而保溫板在錨栓固定后,板縫處變為受力的自由端,在粘結保溫板時沒將板縫處粘結牢固,當硅酸鈣板受熱脹冷縮影響
時發生變形,兩板縫處就會是很大變形處。板縫處沒處理:保溫板與保溫板端部在拼接時沒有涂
粘接劑,沒有將保溫板形成一個整體。
8.材料不合格:在做抹面砂漿和鋪設耐堿玻纖網布時,抹面砂漿和耐堿玻纖網布的材料不符合規范要求,達不到強度和抗裂能力,在板縫處發生玻纖網脫落或斷開。
9.抗裂砂漿厚度不夠:在抹面時,厚度達不到5-6mm,沒有將玻纖網固定牢,板縫發生變形時,玻纖網起不到作用。產生裂縫處大部分是一兩種原因同時具有,沒有產生裂縫的地方,只要具有以上原因的一條,就是隱患。
10.基底沒找平:填充墻上部縫隙沒封堵好,基底沒找平,不能有效地阻擋滲透過保溫板的水。
11.板縫處和錨栓部位沒有進行處理:硅酸鈣保溫板縫和錨栓位置是雨水進入保溫板的通道,因此板縫之間要用膠粘結牢固或打發泡劑,在錨栓處做封閉防水處理。
12.抗裂砂漿層沒做好:抗裂砂漿層是保溫防水的一道主要屏障,抗裂砂漿和玻纖網的質量以及施工質量決定了抗裂砂漿層的整體質量,特別是保溫板的細部處理部位(如陰陽角,窗)。施工不好,抗裂砂漿層就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封閉整體,抵抗不了保溫板的溫差變形,形成裂縫,直接造成漏水后果。
保溫板表面抹面砂漿粗糙不平和漏網,一般是屬于施工不認真的問題,加強管理就可避免。總之,無論何種原因引起保溫的任何質量問題,加之受溫差變化,風壓荷載,雨雪和凍融影響,都會引起保溫板其他一系列質量問題出現。某些質量問題不是單個原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表現,是一個系統的,連鎖的效應結果。
本文地址:http://www.jugao168.com/guisuangaiban/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