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施工技術的發展和國家對建筑行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實施,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備受關注。建筑工業化已被列入我國《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許多省份相繼建設了建筑工業化研發、生產基地,這是建筑業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一項重要舉措和必然選擇。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對改善建筑行業勞動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工程質量,促進綠色施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同時也是發達國家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十年來,我國建成了諸如亞運工程、奧運工程、世博會以及其他許多標志性、超高層等大量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規模和建設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大大促進了建筑業的發展和提高。施工機械化、專業化、工廠化水平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建筑工業化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的建筑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施工管理、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等方面較為落后,滿足不了新時期國家對工程建設的需要,高能耗、低產出,大大制約了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大力推行建筑工業化是破解建筑業發展瓶頸的一項重要舉措。
轉變生產方式,提高勞動效率建筑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建筑的特性決定它要求組織較多不同專業的人員在同一現場露天工作,要長期克服嚴寒酷暑從事重體力勞動。勞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建設周期長。由于目前施工機械化程度較低,大量工程依然是手工操作。現場制作多,濕作業多,材料浪費多,高空作業多,工程質量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質量通病屢洽屢犯,建設成本不斷增加。建筑工業化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為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方案。它以現代化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生產,來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的勞動力和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在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筑工業化率均達到80%以上,在工廠里先進行各種建筑構配件的生產,然后再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在廠房內組織生產可以大大改善勞動環境和條件,消除笨重體力勞動,改變夏日酷暑、冬天嚴寒的露天操作,減少自然環境(如冬季、雨季)對施工的影響。通過組織流水線生產,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快生產速度,可以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控制產品精度。建筑物質量的好壞與建筑材料的好壞是離不開,一棟高質量的建筑物必然需要高質量的建筑材料來支撐。而建筑材料的發展在近年來也得到的較大的提高,許多新式節能環保的建筑材料被逐漸應用在各類建筑中,如硅酸鈣板,隨著現代建筑物防火性能要求的提高,成都硅酸鈣板的發展之勢也逐漸到來。提高工程質量建筑工業化以工廠流水線式生產,從源頭上控制質量問題,是解決房屋建筑質量通病的有效途徑。提高建筑構配件的工業化制造水平,促進結構構件集成化、模塊化生產。設計單位根據建筑物的需要,提出標準化部件的技術指標,由工廠組織成批生產,不斷改進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控制產品的精度,依靠科技進步逐步提高產品質量,消除質量通病。
促進綠色施工,減少環境污染根據《關于加快綠色施工發展的指導意見》,北京市從2013年6月1日開始,所有新建建筑必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全面實現綠色施工。河南省下發了《關于在保障性住房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14年,保障性住房全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到2015年底,全省新增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面積2000萬平方米。據工信部2010年的綜合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達到了15億噸以上,建筑垃圾占垃圾總量至少50%以上,建筑及其建筑相關產業的耗能占到社會總能耗的51.3%。并且我國尚未建立起建筑垃圾的回收處理系統,大量建筑垃圾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二次利用,垃圾排放處理不善,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當全球都在尋求GDP快速增長時,當我們痛斥“灰色的GDP”時,建筑工業化其高附加的工業產值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資源能源節約,為發展“綠色GDP”開啟了希望之門。 本文地址:http://www.jugao168.com/guisuangaiban/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