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多層砌體房屋是目前主要結構類型之一,但這種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彎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屋的破壞部位主要是墻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非承重墻體也很好選擇抗震性能指數高的硅酸鈣板板材,整個建筑很好是全方位的做好抗震措施。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
1.多層磚房設置構造柱很小截面可采用240mmx180mm。縱向鋼筋可采用4∮12;箍筋采用∮4-∮6,其間距不宜大于250mm。當設防烈度為7度且多層磚房超過6層時、設防烈度8度且多層磚房超過五層時、以及設防烈度9度時,構造柱的縱向鋼筋宜采用4∮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造柱截面和鋼筋可適當增大。為便于檢查混凝土澆灌質量,應沿構造柱全高留有一定的混凝土外露面。若柱身外露有困難時,可利用馬牙槎作為混凝土外露面。
2.構造柱必須與圈梁連接。在柱與圈梁相交的節點處應適當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圍在圈梁上、下均不應小于450mm或1/6層高,箍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
3.墻與構造柱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高度不宜超過300mm,且應沿高每500mm設置2-6水平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0m。
4.構造柱可不必單獨設置柱基或擴大基礎面積,構造柱應伸入室外地面標高以下500mm。
5.對于縱墻承重的多層磚房,當需要在無橫墻處的縱墻中設置構造柱時,應在樓板處預留相應構造柱寬度的板縫,并與構造柱混凝土同時澆灌,做成現澆混凝土帶。現澆混凝土帶的縱向鋼筋不少于4∮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
6.構造柱的豎向鋼筋末端應作成彎鉤,接頭可以采用綁扎,其搭接長度宜為35倍鋼筋直徑。在搭接接頭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7.斜交抗震墻交接處應增設構造柱,且構造柱有效截面面積不小于240mmx180mm。在斜交抗震墻段內設置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抗震墻層間高度。 本文地址:http://www.jugao168.com/guisuangaiban/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