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好與壞
現在房價的高漲使得人們想要在都市的高樓大廈中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非常難得一件事。自世界上第一幢高層建筑-美國家庭保險公司大樓出現在美國芝加哥以后,到20世紀,各國的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我國的高層建筑始于20世紀50年代。香港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建成了當時很高的康樂中心大廈。我國內地的離層建筑始于20世紀60年代建的廣州賓館,以后高層建筑不斷涌現,上海金茂大廈就是其中很優秀的代表。
高層建筑的優點。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鎮土地資源緊缺,迫使城市建筑向高空發展,科學技術進步也推動了建筑技術的發展,新型硅酸鈣板吊頂材枓、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使人們在高空居住和工作成為可能。我國人多地少,在大力改善人們居住條件的同時,必須兼顧節約土地的原則。我國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并采取果斷措施制止耕地銳減和非法多占、亂占耕地,尤其在大中城市,應特別注重挖掘城市內部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在大中城市有計劃地發展高層建筑,特別是高層住宅,既符合節約用地的要求,又有利于提升住宅檔次、提高居住質量。從另一方面來看,高層輕鋼龍骨建筑除了能構成一條靚麗的風景線,體現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和建筑技術總體水平外,還具有減少市玫建設投資、用垂直交通代替橫向(水平)交通,以減少城市交通擁堵等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高層建筑的弊端和危害。高樓引來"風速殺手"。由干高層、超高層建筑鱗次櫛比而引發峽谷效應,使城市街道風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車安全。這種峽谷效應還表現在某些高樓郎分外墻表面因風速過大產生巨大負壓,玻瑰幕墻或大墻板塊會像雪崩一樣脫落,高檔門窗等也常常會發生突然崩塌、墜落傷人事故。"熱島效應"加劇。大中城市形成"熱島效應"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人口過多、硅酸鈣板建筑密集等造成的。從高層建筑現狀來看,其間距過小是"熱島效應"加劇的重要原因,因為按設計規范規定,考慮到大樓的日照和空氣對流,其間距應是樓高的1.5-2倍,但很多大中城市的高層建筑實際間距還不足樓高的1倍。電子屏蔽效應。商層、超高層建筑林立還會產生電子屛蔽效應,直接影響電子信號、無線電波的發射和接收。調査資料表明,在高樓林立的居民小區,某些部位或樓層的用戶的電話通訊常發生無故中斷現象,有些地區幾乎成為通訊的"盲區"。請顧客高樓造價和施工成本劇增,維護和管理費用驚入。據有關對高層建筑的經濟分析資料顯示,當建筑物超過一定高度(約100m)后,不僅建筑總造價成幾何級數增加,施工成本也節節攀升,而且建成后的高樓曰常維護和管理費用也高得驚人。5,安全隱患大。高層建筑,特別是超高層建筑,一旦發生地震、風災、火災或人為破壞等突發事件,很難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救助,往往造成人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兩座大廈瞬間被燒毀,震驚了全世界,也給熱衷于攀比興建高層、超高層建筑的投資開發商們敲響了警鐘。進入21世紀以后,生態城市、花園城市、節能建筑、智能建筑等已成為城市建設新的發展方向。應該根據本國、本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用地情況,適當建造一些高層建筑,盡量少建或不建超高層建筑。 本文地址:http://www.jugao168.com/guisuangaiban/587.html